“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,现在都变成了现实:宽阔的水泥路、明亮的路灯、村民用上了‘水冲厕’……”说起村里的变化,村民刘小琴满脸幸福。
走进莲花县坊楼镇田垅村,新房成排、垃圾集中清运、水泥路通到家门口……田垅村是“十三五”深度贫困村,于2018年底实现脱贫摘帽。在挂点帮扶单位、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,该村通过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、在产业上做文章,不断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精神生活,走出一条符合实际、百姓欢迎的脱贫路。
基础建设增动力
一条条乡村道路通向农户家门口,一盏盏路灯让乡间小路变得温暖而明亮……近几年,田垅村积极向上争取资金,硬化道路2.8公里,道路硬化率达100%,实现“组组通、户户通”;新修水坡水圳1000余米,解决500余亩农田灌溉问题。同时,开展村庄整治和危旧房拆除等工作,对废旧牛栏、厕所等危旧房进行拆除,共拆除310余间1万余平方米。新建3个新农村建设点,绿化主干道1200余米,安装路灯165盏,彻底改变以往“脏、乱、差”的形象。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,坑坑洼洼的泥泞路变成了平坦通达的水泥路,破旧不堪的土坯房变成了整洁有序的小楼房,一幅新农村画卷徐徐展开。
富民产业促增收
一阵阵爽朗的笑声从田垅村百合种植基地传出,贫困户陈斤仔说:“村里建了百合种植基地,贫困户不需投一分钱,年底可参与分红,还解决了就业问题。”今年,田垅村大力发展百合、桑葚、无花果种植产业,通过“合作社+基地+贫困户”的模式,建立一个80亩的百合种植基地,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,帮助销售百合。目前,该基地已带动73户贫困户加入莲花金色农业合作社,解决群众就业50余人,其中贫困户17人,除了差异化分红,贫困户在百合基地务工收入户均增收3000余元。同时,推进光伏发电项目,分散安装屋顶光伏发电8户,户均年受益2500元;在富树村建立光伏扩面集点安装点,加入贫困户66户,现已并网发电,预计村集体收入每年可增收5万元。该村贫困户邓成忠是残疾人,发展大棚蔬菜种植,建了2个蔬菜大棚,种植辣椒、茄子、西瓜、甜瓜等,年收益达2万余元。
乡风文明添活力
夜晚的文化活动中心,村民们随着音乐用欢快的歌舞表达心中的喜悦。在田垅村,像这样的业余文艺活动队伍有5支。每天清晨或傍晚,他们会在文化活动中心排练广场舞等多种舞蹈,同时积极参加县、镇举办的各类文艺演出比赛,展示昂扬向上的精神生活。今年6月,由74人组建的龚全珍志愿者队伍,为村里的公益事业贡献力量。他们活跃在村组的每个角落,开展环境整治,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。同时,由退休老干部、老师等人设立的红领巾民政营地,为孩子开展义务教育活动。他们坚持每日上一堂课,讲述甘祖昌将军、革命烈士刘恢先等先进人物事迹和革命战争时期的地堡、战壕、红军医院等红色、古色文化故事,成为建设富裕美好家园的新力量。(朱丽)